上海通冠是如何做好候车亭灯箱防水工作的?
候车亭灯箱长期暴露在户外,做好防水工作至关重要,上海通冠市政设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候车亭厂家,积累了丰富的候车亭设计、生产经验,通冠认为可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细节处理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入手,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材料选择:提升防水基础性能
-
箱体材质
- 优先选用不锈钢(如 304 不锈钢)、铝合金等耐腐蚀、密封性好的材质,避免普通钢材生锈导致缝隙漏水。
- 若使用镀锌板,需确保表面喷涂防水防锈涂层(如环氧树脂漆),增强抗雨水侵蚀能力。
-
板材与玻璃
- 灯箱面板可采用钢化玻璃或聚碳酸酯(PC)板,两者均具备高强度和防水性,且 PC 板重量更轻、抗冲击性更强。
- 板材接缝处需预留防水搭接边,并搭配硅酮结构胶密封,减少雨水渗入风险。
-
密封胶条
- 选择三元乙丙(EPDM)橡胶胶条,其耐候性、抗老化性优于普通橡胶,可长期适应户外高低温环境。
- 胶条需嵌入箱体卡槽内,形成闭合式密封结构,确保关闭灯箱时无缝隙。
二、结构设计:构建多重防水屏障
-
箱体结构优化
- 倾斜顶盖设计:灯箱顶部采用 5°~10° 倾斜角度,引导雨水快速滑落,避免积水。
- 滴水檐设计:在灯箱边缘加装向外延伸的滴水檐,使雨水滴落时远离箱体接缝处。
- 分体式结构:将灯箱主体与底座分离,底座内部设置防水槽,并预留排水孔,防止底部积水倒灌。
-
排水系统设计
- 在灯箱底部开设隐蔽式排水孔,孔径 5~10mm,间距 30~50cm,确保渗入的雨水及时排出。
- 排水孔需加装不锈钢滤网或防蚊网,避免杂物堵塞,同时可在孔内设置单向阀,防止雨水倒灌。
-
电路防水设计
- 灯具、电源线等电气部件需选用IP65 及以上防水等级的产品(如防水 LED 灯条、防水接线盒)。
- 电线进出口处使用防水格兰头(电缆密封接头)固定,并填充防水胶泥密封,避免雨水沿线缆渗入。
三、细节处理:消除防水薄弱环节
-
接缝与螺丝孔密封
- 箱体拼接缝、螺丝孔等位置需先用防水胶带(如丁基胶带)粘贴,再涂抹中性硅酮密封胶,形成双重密封。
- 注意:密封胶需均匀连续涂抹,避免气泡或断点,施工前需清洁表面油污和灰尘。
-
开启式结构防水
- 若灯箱设计为可开启式(如液压杆支撑),需在门框内侧加装多道密封胶条,并设置锁扣压紧装置,确保关闭时紧密贴合。
- 开启缝隙处可设计迷宫式防水槽,通过曲折路径阻挡雨水进入。
-
散热与防水平衡
- 灯箱需预留散热孔,但需在孔内安装防水百叶窗或呼吸阀,既能排出热量,又能防止雨水溅入。
- 散热孔位置应避开雨水直淋区域(如箱体顶部),优先设置在侧面上方或底部隐蔽处。
四、后期维护:确保防水长效性
-
定期检查
- 每季度检查一次密封胶条是否老化、开裂,及时更换失效胶条。
- 每年清理一次排水孔,确保畅通无阻;检查箱体焊接点或螺丝是否松动,避免因震动导致缝隙扩大。
-
及时修补
- 发现胶条脱落、密封胶开裂或箱体锈蚀时,需立即清理表面,重新涂抹密封胶或更换部件。
- 若灯箱遭遇暴雨或强风天气,需雨后追加检查,重点关注顶部、接缝处是否有渗水痕迹。
-
电路安全检测
- 每半年测试一次电气部件的防水性能,检查接线端子是否受潮氧化,确保电路安全。
通过以上多维度防水措施,可显著提升候车亭灯箱的防水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保障用电安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如暴雨频率、风力等级)灵活调整方案,确保防水效果最大化。
-
科技便民新典范!通冠宁波候车亭投入使用!
近日,由通冠集团精心设计并建造的智能化公交候车亭于宁波市核心区域全面建成,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秉持 “科技便民、绿色低碳” 的核心理念,借助模块化组合与多功能集成的创新设计,成功打造出融合实用性与未来感的城市交通服务设施,全方位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넶160 2025-03-28 -
通冠太空墅移动宾馆产品介绍
通冠太空墅移动宾馆以 “太空墅(SPACE PALACE)” 为核心品牌理念,由 TONCOM 通冠市政倾力打造,是一款融合未来科技与太空美学的创新移动旅居产品。其外观采用流线型太空舱设计,内部通过模块化布局实现功能复合,可灵活适配旅游度假、临时住宿、活动保障等多元场景,重新定义移动空间的使用边界。
넶92 2025-07-03 -
通冠候车亭点亮无锡智慧出行新篇章
江苏省无锡市,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近日迎来了一抹新的风景线——由通冠集团精心打造的智能候车亭。这些候车亭不仅成为了市民出行的便利之选,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智能化功能,成为了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넶87 2025-02-07 -
通冠公司发布创新候车亭设计,引领公共交通设施新风尚!
在公共交通领域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的今天,通冠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其最新系列的智能候车亭产品,旨在为城市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性与便捷性。此次发布不仅标志着通冠公司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公共交通设施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方向的转型升级。
넶84 2024-12-20